回到原点,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家住乡下,没有垃圾车来,每天不少的厨余需要处理,以前都在后院挖个洞,将厨余倒在里面,满后才掩埋。现在改进了,找了几个大桶,将厨余倒在里面做酵素肥料。每月一桶浇自己种的蔬果。。养出有机无农药的高品质肥美作物,自己食用,多的就卖给懂菜的朋友。无需再为每次要到菜市场买菜到垃圾而烦恼。
种一棵丝瓜做菜瓜布用来洗碗,无需再买塑料纤维的菜瓜布了,保护环境。
砍了香蕉的树干,将表皮撕成条状做香蕉绳,刚好用来绑粽子。可吃安心粽子。因为以前都用塑料绳他们说会致癌。
看着用心对待的作物长得肥美,感受大地气息生命的能量。赏花包果的喜悦。健康与喜悦也就来了。
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何必去复杂化??名贵品牌的装饰,华丽衣服饰品,只不过换来一生疲累的追逐,虚弱的身体与紧绷的精神。生存的粮食你还得赚钱去购买。。
回到原点,你会发现到,现今很多所追求的,其实是多余的。。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
2018年7月14日星期六
植物微量元素
|
元素
|
功能
|
缺乏情况
|
过量情况
|
备注
|
微
|
锌
|
植物内数种酵素系统的重要成分,控制植物生长调节的合成。
|
*茎长度变短,叶片变小,叶寛变窄,叶脉间发生班黄化,都发生在新叶。
*花蕾数目减少。
|
植物中毒
|
在氮,磷,钾之后,锌是长被使用的养分。施用太多的磷肥会诱使锌缺乏。
|
微
|
铁
|
是呼吸,光合作用和共生固氮作用酵素的活化剂。
|
*幼叶叶脉间黄萎。叶脉仍保持绿色。
*由小枝尖端先枯死。严重时大枝幹也枯死。
|
植物中毒
|
土壤中含铁丰富,引起缺铁的因素大都是吸太多锌或锰,土壤pH太高也会使铁元素不能有效化,或土壤中可溶性钙或锰含量太多等。
|
微
|
锰
|
植物生长所须多种酵素的活化剂
|
*幼叶叶脉间变成浅绿色,有坏死组织斑点,最细小叶脉则为深绿色。
*幼叶不凋萎。
|
植物中毒
|
植物缺锰情况少见。
|
微
|
铜
|
是数种酵素的活化剂
|
*植物生长受阻。
*自枝枒顶点向下枯萎。
*叶尖凋萎边黄,橙,甚至枯死。
|
多量铜对植物均有毒,一般不建议使用。
|
通常土壤不缺铜,特殊土壤如有机质土或砂土才会发生缺铜现象。
|
微
|
硼B
|
使分生组织的分化顺利进行。
|
*生长枝末端死亡,侧芽变成优势,成扫把状。
*叶变厚,皱叶,凋萎。
*果实上有坏死斑点。
*花数减少,或不正常受粉。
|
植物中毒
|
硼在植物体内不能移动,必需不停的吸收,再多雨地区,长期灌溉含硼量低的水,会使植物缺硼。
|
微
|
钼
|
主要使硝酸台氮素还原成氨,以合成蛋白质。
|
*和缺氮特征相同。
*叶片向上向内卷,叶缘呈烧焦状。
|
|
植物所需的钼甚微。植物无法有效利用氮素,豆科植物也无法经由共生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
|
微
|
氯
|
为帮助光合作用
|
|
植物中毒
|
尚无缺氯的报告。
|
(由于需要量甚微,通常以百万分之几(ppm)来计算。所以在缺乏与过量中毒之间差距甚微,不可不注意。)
植物之主要次要元素
|
元素
|
功能
|
缺乏情况
|
过量情况
|
备注
|
主要元素
|
氮N
|
生长,叶绿素,核酸和酵素的组成份。
|
*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老叶先黄,最后整株萎黄。
*老叶尖先黄化,然后向中肋侵入,成V字型焦黄乾枯。
|
会克制铜,硼的吸收
|
土壤中的氮素,大部分为有机氮化物,作物不能吸收,每年大约只有20%能被有效化。
|
主要元素
|
磷P
|
可刺激植物早期生长和根的形成,在生生育后期,可帮助开花,成熟并增加种子产量。
|
*植物生长缓慢,矮小,发育不良。
*叶尖颜色逐渐变暗绿,以至死亡。
*成熟期延迟。
*种子果实数量少,发育差。
|
会克制铜的吸收
|
在土壤中易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在pH6.5~7.0时,土壤磷酸盐的有效性最大。
|
主要元素
|
钾K
|
可使果实肥大,甜度增高。
|
*成熟缓慢。
*成熟叶叶尖和叶缘焦黄或橙色斑点,干枯。
*茎幹瘦小,易倒伏。
*果实小,或种子干缩。
|
会克制硼的吸收
|
土壤中的钾含量,越40,000~70,000公斤/公顷,其中90~98%均含于原生矿物内,只有1~2%存在土壤溶液中可被吸收。
|
次
|
钙Ca
|
构成细胞壁必要成份,强化植株。
|
*茎瘦弱。
*生长点死亡,根尖不能生长,新叶尖端胶结死亡。
*叶色呈不正常暗绿色。
*花蕾易掉落。
|
会克制硼的吸收
|
一般土壤含钙量丰富,只有在酸性强的土壤或退化田中,才有必要施用石灰补充钙量。
|
次
|
镁Mg
|
加强光合作用,活化生长所须的多种酵素。
|
*老叶叶脉间萎黄。光照部分变黄。
*叶片由叶缘向上卷曲。
*由叶缘向中肋黄化,其附近形成圣诞树绿色带。
|
会克制铜的吸收
|
芹菜及柑桔类果树较须镁。
|
次
|
硫S
|
为蛋白质合成所必须。
|
*幼叶颜色浅绿至黄。
*植株瘦小。
*生长数率减缓,成熟期延长。
|
空气中硫化物浓度太高,会使植物中毒。
|
大部份豆科作物都须施放含硫肥料。
|
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
高温堆肥制做技术
材料:有机质80%, 干鸡粪15%, 微生物有机肥5%,水份50%
制做:把各种材料均匀撒入,然后从一侧边扒堆边浇水,充分拌合,
再用帆布封盖。
过程:一般几天后堆温(中心温度)可达70℃以上,维持约15天堆温降后破堆,将材料充分翻倒,重新堆积,加水在次发酵,一般翻倒3—4次,45~60天左右便可腐熟备用。
状况:
1.
温度必须达到外缘60度C,中心70度C以上才能成功发酵杀菌,但有时会因雨天,氮元素不足等因素导致温度无法达到,则可添加部分尿素或有益菌来加速其效果。
2.
温度须达到60度C以上的目的是杀灭有机体中的病源体,确保使用上的安全。
3.
翻堆的目的是确保堆肥杀菌及需养微生物取得充分氧气来进行分解有机质,平衡氮碳比,避免试用时伤害植株。
4.完成腐熟的有机肥(堆肥)将呈现黑褐色。当最后翻转时成品已呈现黑褐色(已腐熟),就无须在加水,在翻转后铺平晾干就可收藏备用。
5.有机质的选用就关系到成品完成后的肥力,而植物体制作的有机肥一般氮元素含量比较少,因此可考虑将植物有机质比率减少,增加鸡粪的比率,甚至全以鸡粪作为有机质也可。(一般腐熟全鸡粪的有机肥呈现的氮,磷,钾的比率为1.6:3:3)
土壤肥瘦十看
一、看土壤颜色。肥土土色较深,而瘦土土色浅。
二、看土层深浅,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0厘米,瘦土相对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肥土土层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黏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及裂纹。肥土不易淀浆,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极易淀浆,易板结,土壤裂纹少而大。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看田里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七、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五、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地;不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六、看田里水质。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七、看夜潮现象。有夜潮,干了又湿,不易晒干晒硬的为肥土;无夜潮现象,土质板结硬化的为瘦土。
八、看保肥能力。供肥力强,供肥足而长久,或潜在肥力大的土壤均属肥土。
九、看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表胡苔、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十、看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为肥土;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地。
九、看植物。生长红头酱、鹅毛草、荠草等的土壤为肥土,长牛毛草、鸭舌草、三棱草、表胡苔、野兰花、野葱等的土壤均为瘦土。
十、看动物。有田螺、泥鳅、蚯蚓、大蚂蝗等为肥土;小蚂蚁、大蚂蚁等的多为瘦土地。
土壤有机质与微生物
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遗体收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后,分解而成。
土壤中微生物的多少,与土壤肥沃度和生产力大小有密切联系。
土壤微生物的工作:概分为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无机物的形态变化作用,和氮素固定作用。以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最重要,可供给植物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同时摄取分解物质,合成为本身的菌体。将难分解的木质素,分解并重组成土壤的腐植质。并将土壤中有机氮素,磷素无机化(碳质化),给植物吸收,成为植物的营养来源。土壤微生物在土壤自然生态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对自然界中的碳素,氮素,磷素和铁素等形态的变化与平衡,扮演重要角色。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 呼吸作用
土壤有机质,经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为自然界碳素循环中一重要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光合作用)的速度,与有机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归还大气中的速度,几乎是相等的。土壤中的二氧化碳。2/3为微生物呼吸作用生成,其余1/3为作物根呼吸作用产生。因此对土壤的通气性,有很重要的帮助。
2. 有机质分解
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耕耘,温度,水份,反应和通气性,关系密切。
有机质含量多,分解时也产生多量的二氧化碳,而作物体一般含碳素甚高,而遗体在土壤中分解,最终碳氮比约为10:1左右,此比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条件。
3. 铵化作用
土壤中,氮素存在的状态主为有机化合物的状态,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完全分解后,产生铵盐(NH4—N),称为铵化作用,可供植物吸收。
4. 硝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完全分解后,产生铵盐(NH4—N),称为铵化作用,而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盐(NO3-N),也可供植物吸收,是氮素的来源。
5. 脱氮作用
又称硝酸还原作用。为与硝化作用相反的微生物转变作用,把硝酸化合物还原成氮素或氮素氧化物等气体,而挥发出去。藉次平衡土壤中过多的氮素,维持碳氮比的平衡。
6. 硫化物的生成
可分氧化与还原:土壤中的硫黄细菌,将原有的硫化物或游离硫黄,氧化成硫酸,可供植物利用,称为氧化。
而在长期积水或排水不良,空气闭塞情况下,硫黄盐类,受嫌气性还原作用,还原成硫化物。平衡土壤中硫酸盐含量。过量将对植物不利。
7. 铁氧化与还原作用
铁细菌,可将土壤中低价铁化合物,氧化成高价铁化合物,供植物利用,称为氧化。
而在排水不良,空气闭塞的土壤中,高价铁将受嫌气性还原细菌作用,还原成低价铁而取得平衡。
8. 氮固定作用
空气中氮气含量虽多,但高等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有2类细菌,能固定空气中氮气,供植物利用。一为根瘤菌,另为游离氮素固定细菌。
总结:
微生物是自然生态中重要的一环,在我们已知或未知的作用下,维持做整个生态平衡,在原始森林中,无任何的人工施肥与改造,植物都生长健康茂盛,靠得就是微生物的作用,提供大自然的营养素。这是最好说明。而人类因寻求高产量,盲目的大量添加已知人工营养素,没注重培养土壤的自然生态,结果平衡不到作物健康成长的基本养分,只能栽种出来衰弱作物,进而被逼需施用大量的药物来抵抗病菌的入侵,也直接把土壤中的微生物杀灭,使到我们耕种的土壤已不易看到蚯蚓,小生物在土壤中缵动,更不必谈微生物了,这已严重破坏整个自然生态平衡,土地不大量施肥,似乎已长不出作物了。
目前的农耕地已非常贫衰弱,土壤本身的养分,严重不均,连自保能力都没有,但人们在盲目的追求高产量下,还不断的增加化学养分量,大量施用药物保护作物,如此恶习循环下去,结果发现到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已不平衡。
如今之计,应在提供作物养分之际,也须做土壤的培养工作,让它再具生命力,适当提供有机质与微生物,恢复土壤的再生能力,这或许在土壤已被严重破坏后需时间来培养,但在土壤开始有再生能力后,你将得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你将发现施用的肥料不需这么多(因土壤本身已能生成),而农药也减少(因作物能取得更均衡氧份,强壮了),进而作物寿命也长,产量也高,生产成本减低了,但产品的质量更好,与一般只用化肥生产的产品,有很大的不同。
自然生态的循环,将是平衡的,用强求性的手法去争取,最终也将付出其他代价去平衡,回归自然,顺其自然规律,运转起来,就顺畅多了。
(资料参阅台湾农家要览)
订阅:
博文 (Atom)